163文库 >地图 >综合分类 >

永垂不朽成语造句

永垂不朽成语造句(合集4篇)

时间:2025-06-08 作者:163文库

永垂不朽成语造句 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

2、学习按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3、了解中国革命所经历的艰苦道路和先烈们的光辉业绩。

教学重点

①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

②了解中国革命所经历的艰苦历程

教学难点

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

学法指导

1、关于说明文:

(1)说明文,是一种以为基本表达方式,常用于客观说明某种事物或某种道理的

一种文体。具体来说,即说明事物的、、和等;解说事理。

(2)阅读说明文,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第二:第三:

(3)说明的顺序有:...

2、关于题目:

文章以作为正题,这是的亲笔题词,提示了全文的主题,表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副题是,说明作者是由瞻仰首都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去赞颂人民英雄的,标明文章所要介绍的建筑物,这是全文说明的对象。(这是常见的副题的一个作用──限制规定表现主题的范围。)

一、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总结重点字词,写在下面。

2、再读课文,完成下列填空。

我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是。

于动工,经过五年修建,到1958年4月22日建成。

作者在纪念碑落成后,揭幕前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纪念碑,于月日写下《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

从地面到杯顶高米,用了块花岗石和汉白玉。周围栏杆使用的材料是。

纪念碑的碑心石重吨,高米。正面题词是,是写的;背面的碑文是(谁)起草,书写的。碑身两侧是组成的花纹。

小碑座四周雕刻着由组成的大花圈。碑顶是具有民族传统的。

10块汉白玉大浮雕雕在纪念碑的,从东到北共长米,高米。

按时间顺序排列各浮雕。

二、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结构,并概括主要内容。

(一)(1)说明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时的心情和总的印象。

(二)(2-10)介绍纪念碑的位置、环境、建碑的由来以及碑的构造、碑文、浮雕等。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三)总结瞻仰后的深切感受。

三、通过对文章结够的分析,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完成表格。

[说明顺序]

瞻仰路线观察内容空间、方位顺序

矗立的纪念碑“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

整座碑的高度整座碑的质料

四周的汉白玉栏杆正面:毛泽东同志的题字碑身背面:周恩来同志亲手写的碑文两侧:装饰花纹碑座:四周的花圈碑顶:小庑殿顶

十块浮雕的'高度、总长度、耐久性等二幅浮雕第三、四、五幅浮雕第六、七幅浮雕第八幅浮雕及九、十两块装饰性浮雕

1、全文采用边瞻仰、边介绍的形式,根据作者的观察所得,围绕纪念碑的特点,主要采用了以瞻仰者本人的顺序为主,以纪念碑顺序为辅组织材料的方法。这篇文章既有由远及近,由外围到中央的空间顺序,又有从上到下、从东到北的方位顺序,还有由近代到现代的时间顺序。

2、这篇文章既有由远及近,由外围到中央的空间顺序,又有从上到下、从东到北的方位顺序,还有由近代到现代的时间顺序。文章按一定顺序说明的好处是。

四、通过本文初步认识记叙文和说明文的区别。

1、记叙(记述和叙述)、说明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2、记叙文,泛指一种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文章,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常用于客观说明某种事物或某种道理。

3、为了达到一定的效果,常常在一种文体中,几种表达方式穿插使用(不改变文章性质)。

例如本册《故乡》中在写到“狗气杀”时后面括号内的文字使用了表达方式,其作用是...

本文则是以说明为主,兼用了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本文第三段第三句使用了表达方式,其表达作用是。第九段第三句主要用了表达方式,作用是...

虽本文有很多的记叙描写的文字,它仍然是说明文的依据是...。

五、本文的结构特点:文中的前后照应。

1、本文开头和结尾两个自然段使用了表达方式。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最后一段的三句话分别和前文哪一部分照应?

3、照应的作用。

六、中心思想的表达。

说明文的中心与记叙文的中心的表达有所不同,它只要通过对事物或道理本身的说明及相关情况的介绍来表现的。本文正是通过对纪念碑的特点的说明及相关情况的介绍表达了明确的中心思想,那就是。

七、品味说明文的语言。(要点:准确、简明、形象)

(1)找出第一段文字中的动词和形容词,并体会这些词在这里的作用。

(2)关于牡丹花、荷花、菊花的象征意义:

牡丹,号称“花中之王”,素有“国色天香”之誉,一向被推崇为“中国名花之最”。被视为的象征。菊花,以其品格赢得了美誉。

荷花,又称莲花。自从宋代周敦颐《爱莲说》赞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后,便赢得了“花中君子”的美誉,并作为的象征。

(3)找出描写“武昌起义”这幅浮雕的动词谓语,并用一二句话说明它的表达作用;找出揭示辛亥革命意义的句子。

(4)阅读第10段:作者运用了哪些词,来突出“渡江”这幅浮雕的雄壮景象?找出并分析。

布置作业

1、自学另外三篇说明文,据自己的进度完成同步训练,做活动设计(包括作文)。

2、将期中考试卷上错题在作业本上重做一遍。

永垂不朽成语造句 篇2

如果你得到一个神奇的时间控制器,你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呢?

而我,就恰好获得了这个控制,但它却只能使用一次,这是我非常纠结。许多想法如一道道电光般从我脑海中一闪而过,但我仍不愿意将机会花在这些考试学习上。

这时,我突然想到了我的狗,它因车祸而去世了,然而这场悲剧就上演在我眼前,最终也没得到任何赔款。这真是极其悲痛的事,当年它还比我大整整一岁,当车子将它撞倒在地时,那声令人心碎的惨叫以及临死前无助、惋惜、痛苦的眼神,更是让我难忘。

我的眼睛湿润了,悲愤感如同火山爆发般涌出我的心头,我此时已下定了决心,按下了那颗倒退时间的按钮。

一道光在我眼前闪烁了一下,顷刻间,我看到了那条熟悉的街道,街道两旁的行人来来往往,不时有小轿车飞驰而过。那时正值秋天,路旁的树木毫无生机,光秃秃的树枝像死神的镰刀般恐怖,天空是灰蒙蒙的,没有丝毫光彩可言。

这时,一辆熟悉的车从我身旁开过,这正是我们家的车!后面还有一只狗飞奔在街道中央,想要追上车子。为了防止悲剧发生,我大声呼喊它的名字,它愣住了,转头过来看见了我,目光中充满了惊喜,转身向我跑来。最后它安然无恙地扑在了我的怀中,还使劲摇着尾巴,欢天喜地用舌头舔着我的脸颊。

而我此时也早已激动不已,眼泪润湿了我的眼睛,那每一根黑色的毛发都显得那么亲切,就像是春天的一草一木那样美好。我仿佛有千言万语想要对它说,但又无奈它不能完全听懂,只好不断叫着它的名字,双眼注视着眼前的它。它又开始在我面前撒娇,活像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这时,控制器突然“滴滴”地响了起来,一阵冰冷的机器声如刀剑般划破了这美好的一幕,我抱着它痛声大哭,又是一道光闪过,将我带回现实。

再也不能回到过去了,现实依旧那么残酷。我仍保持着那个姿势,心想着。猛一抬头,又看见了它,不过这次只是在照片中,而我只是久久凝视着,仿佛又再一次回到了过去……

永垂不朽成语造句 篇3

人生会经历许多,你或许会回过头细细的品味,会有许多感慨由衷而发,或许会开心、高兴、迷茫、伤心、兴奋等等,都是源于当时的言不由衷。

人都要经历磨练,这个道理从古至今,比如说《西游记》里的唐僧师徒四人,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达西天取得真经。在历经磨难的同时,他们也曾有过动摇,其中在三打白骨精中,孙悟空就和唐三藏因为白骨精闹过矛盾,差点断了师徒关系,但是,在关键时刻,孙悟空仍然是奋不顾身,临时守节。他们都选择了坚守本心,所以有了最后取得真经的美好结局。

伟大的历史家,写出了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他就是司马迁。他在为假投降匈奴的李陵求情时,受到牵连,被打入大牢,甚至被宫刑,这是多么大的侮辱啊,但是他并没有为此而屈服,而是选择了坚持,发愤写史记,面对精神上的折磨和肉体上的折磨,他领悟到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坚守本心,并尝试着去品味经历。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写作,耗尽一生心血,终于完成了著作《史记》。正是因为司马迁这种坚守本心的可贵精神,才有了:“究天人之际,通今古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自己评价;才有了鲁迅先生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高度评价。

坚守本心被看做是一种可贵的精神,这种精神看似小乎,真正做到的又能有多少人呢?看遍芸芸众生,俯视苍茫大地,仰望万里长空,那些坚守本心的人,就像夜空中闪亮发光的星星,就像大海里的一片孤舟,就像尘中的一粒米,他们不与世俗合污,只与自己的信念站在一起,坚守的行动为火炙烤中才能散发出最浓郁的芬芳。细细的去品味坚守本心,会感到那是多么的可贵。

“水可干而不可夺湿,火可灭而不可夺热,金可柔而不可夺重,石可破而不可夺坚。”如果人人都懂得这个道理,那么这个世上就会变得金星闪闪。

我愿做到“众人皆醉我独醒”,成为坚守本心的人。

永垂不朽成语造句 篇4

1、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2 、听不如看,看不如干。

3、闻而不审,不若无闻。

4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5 、深入浅出,易学易记。

6 、光喊不动,实在无用。

7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8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10、雁怕离群,人怕掉队。

永垂不朽成语造句 篇5

【教学构想】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讲授此课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说明文在说明事物的时候,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为了更好地说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特征,作者采用了以瞻仰者本人的活动顺序为主,以纪念碑的方位顺序为辅的组织材料的方法。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说明的顺序,对文章作整体的把握。

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文的语言。

讲授此课时,我抛弃传统的细致讲解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先对课文作整体把握后,设计了几个有趣的小组活动;在小组活动的开展中,把握说明文的特点。最后共同分析语言特色,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2、让学生领悟说明文的特点。

3、学习在说明中运用描写的方法。

4、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激励学生继承先烈未竟的事业、奋勇向前。

[教学重难点]

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安排]两课时

观看图片;感知课文;设计活动;共同分析。

[教学步骤]

学生介绍纪念碑。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特色。体会语言特点。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查找资料,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相关情况作一定的了解,加深认识,并学会整理中心资料。)

一、导入

1、放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不同角度摄影的图片,可以帮助学生对纪念碑的外观、基本构成作了解。)

2、请一位同学看着图片介绍纪念碑。

3、先不作评价,《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也是说明、介绍纪念碑的,请同学们大声地读课文,看看作者在说明的时候有什么特点?

二、整体把握课文

读完课文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畅谈。

(可以互相补充,学生很快就会发现方位词的使用,说明时抓住事物的特征,语言饱含情感等,教师适时做总结。教学中注重学生自己的思考和认识并充分地肯定学生。)

三、分小组设计活动

1、学生当导游,介绍瞻仰的路线及瞻仰顺序。

(学生活动:画方位词;可以让多名学生尝试,互相补充;其他学生总结说明顺序。)

路线:(按由远而近,直到离开的行踪写)越过(广场)一踏着(石道)一踏上(台阶)一到了(平台)一走下(台阶)一离开(纪念碑)。

空间顺序:(由下而上介绍纪念碑)台阶——平台——(大小碑座)——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

方位顺序和时间顺序相结合。(介绍lO幅浮雕)

东—一南——西(1839年——解放战争)

第二课时

(继续进行活动安排)

2、看着浮雕图片,学生当革命史迹的讲解员。

结合课文内容,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讲述出来。

总结:说明文中记叙、描写的作用。介绍lO幅浮雕时,将每幅浮雕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人、时、地、事等记叙因素交代明白。总之,在说明文中运用记叙和说明,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3、作为普通的瞻仰者,说说纪念碑的特征和你的感受。

先说特征:

巍峨——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

雄伟——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

庄严——纪念碑是用……一砌成的,它象征……

装饰花纹象征……

8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

次说感受:

抓住开头和结尾的句子。瞻仰前的心情——万分崇敬;瞻仰后的感受——再一次默默致敬。开头一段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体特点:巍峨、雄伟、庄严;结尾一段概括了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再现了新中国的“艰苦道路”,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付出的`“巨大代价”。

(活动环节的设计富有个性化,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充分施展学生的才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

4、师生共同总结说明文的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本文的语言很精练准确,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领悟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如:“落成”、“瞻仰”、“巍峨”怎样讲?不用“落成”,而用“建成”、“造好”,不用“瞻仰”,而用“参观”,行不行?

(“落成”,含有庄重、庆贺的意味。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兴建,意义十分重大,如果用“建成”、“造好”等一般性字眼,就无法表现作者的崇敬心情。“瞻仰”,怀着崇敬的心情仰望,用它比用“参观”这一类字眼贴切、庄重得多。这种“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是贯穿全篇的。因此,这一节起了总起全文的作用。)

又如:“10块汉白玉的大浮雕,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长40、68米。”这些句子用数字准确地描述了浮雕的高大壮观。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本文的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1、导入激趣,让学生活跃起来。

欣赏图片,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学生的看图介绍,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性。努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轻松愉陕地学习。

2、小组活动设计,增添课堂魅力。

我精心设计了三个活动环节:学生当导游、讲解员,充当瞻仰者的身份,允许多名学生参与其中,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而下面的学生也有事可干,他们可随时补充、纠正并总结。这样让他们真正感觉自己是学习的主体。

永垂不朽成语造句 篇6

1、幸福感不是能一次给够的,一次幸福感能维持多久这不好计算,但日子肯定比它长,比它长的日子却永远要依靠着它。

2、要么在恶梦中醒来,要么在美梦中睡去。

3、我害怕忘记,我害怕那两个冷漠的字,“忘记”这两个字能使一切珍贵的东西消灭,仿佛不管什么原本都一钱不值。

4、千万不要说,倘若二者不可兼得你要哪一个?不要这样说,因为人活着必要有一个最美的梦想。

5、对于故乡,我忽然有了新的理解: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了故乡。

6、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我们都对漫漫前程抱着一份激动的希望,以为奇迹就在前方。然而,人生只是一个个梦想不断破灭的过程。而当我们走出所有曲折的日子时才发现,真正的美好与神奇,已经永远地留在了背后。

7、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8、每一个有激情的演员都难免是一个人质。每一个懂得欣赏的观众都巧妙地粉碎了一场阴谋。每一个乏味的演员都是因为他老以为这出戏与自己无关。每一个倒霉的观众都是因为他总是坐得离舞台太近了。

9、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花开得正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们在一块儿,要好好活。

10、对于重逢的形式,我们怕的不是残忍我们怕的是平庸。

11、人真正的名字是欲望。

12、还有抑郁症,古人或看那是天赋异禀吧:没人招他没人惹他也没人帮他,不会儿工夫他就能把自己弄得面目全非——面色青苍、呼吸紧促,神情恍而惚之,周身僵且硬也。检查吧,没毛病;谈谈吧,啥也懂。这对唯物主义是个打击,单凭某种“意念”就能做这么大的功。

13、我曾赴白天,伤在集市。在那儿,价值埋没于价格,连人也是一样。

14、人可以走向天堂,不可以走到天堂。走向,意味着彼岸的成立,走到,岂非意味着彼岸的消失?

15、在我看来,爱情大于性的,主要是两点。一是困苦中的漠然相守,一是隔离中的相互敞开。

16、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比如说邮票,有些是用于寄信的,有些仅仅是为了收藏。

17、寂寞会发慌,孤独则是饱满的。

18、唯有文字能担当此任,宣告生命曾经在场。

19、你是独特的,但你必须向统一让步;你是自由的,但你必须向禁忌妥协。因为你渴望亲近群体,渴望他们的接受。你害怕被群体驱逐。因而你是孤独的,你是独特但孤独的心魂。生来如此。生,就是这样,永远都是这样。

20、上帝不许诺光荣和福乐,但上帝保佑你的希望。人不可以逃避困难,亦不可以放弃希望。恰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上帝存在。命运并不*贿,但希望与你同在,这才是信仰的真意,是信者的路。

21、上帝从来不对任何人施舍“最幸福”三个字,他在所有人的欲望面前设下永恒的距离,公平的给每一个人以局限。

22、知识分子所以常招人厌倦,就因其自命博知,隔行隔山的都好插个嘴。事事关心本不是坏品质,但最好是多思多问,万不可粗知浅尝就去插上一番结论,而后推广成立场让人们去捍卫。

23、也许上帝设计这歧途是为了做一个试验,就像我们放飞一群鸽子,看看最后哪只能飞回来。或者是对他的孩子们的一次考验:把他们放进龌龊中去,看看谁回来的时候还干净。

24、且视他人之疑目如盏盏鬼火,大胆地去走自己的路。

25、悲剧,都是好人与好人之间的事。

26、人不可能逃避大地生活,死都不能,至于肯定,则是指向永恒的追寻与超越,即大地对天穹的仰望——那一曲博大的音乐从来就是充天盈地。

27、上帝总操心着人的去路,并以美为善呼唤着人们前行。而佛总担心着人的归途,并以真为善劝导着人们回归。

28、一个只想使过程精彩的人是无法被剥夺的,因为死神也无法将一个精彩的过程变成不精彩的过程,因为坏运也无法阻挡你去创造一个精彩的过程,相反你可以把死亡也变成一个精彩的过程,相反坏运更利于你去创造精彩的过程。于是绝境溃败了,它必然溃败。

29、爱却艰难,心魂的敞开甚至危险。他人也许正是你的地狱,那儿有心灵的伤疤结成的铠甲,有防御的目光铸成的刀剑,有语言排布的`迷宫,有笑靥掩蔽的陷阱。在那后面,当然,仍有孤独的心在战栗,仍有未熄的对沟通的渴盼。你还是要去吗?不甘就范?那你可要谨慎,以孤胆去赌——他人即天堂,甚至以痛苦去偿你平生的夙愿。

30、还可以想象一对热恋中的情人,互相一次次说“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又互相一次次说“时间已经不早了”,时间不早了可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一刻也不想离开你可时间毕竟是不早了。

31、柔弱是爱者的独信。

32、大树下,破碎的阳光星星点点,风把遍地的小灯笼吹得滚动,仿佛暗哑地响着无数小铃挡。

33、要是有些事我没说,你别以为是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

34、尴尬是一种可贵的能力。因为,反躬自问是一切爱愿和思想的初萌。

35、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到自己的身影。

36、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

37、他只好再全力去想那张药方和琴弦:还剩下几根,还只剩最后几根了。那时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他无数次爬过的山,无数次走过的路,无数次感到过他的温暖和炽热的太阳,无数次梦想着蓝天和月亮的星星。还有呢?还有什么?他朦胧中所盼望的东西似乎比这要多的多。

38、我站在今天设想过去又幻想未来,过去和未来在今天随意交叉,因而过去和未来都刮着现在的风。

39、我永远留住了一个偏见:女人是最适合当大夫的,白大褂是她们最优雅的服装。

40、我经常,甚至每时每刻,都像一个临终时的清醒的老人,发现一切昨天都在眼前消逝了,很多很多记忆都逃出了大脑,但它们变成印象却全都住进了我的心灵。而且住进心灵的,并不比逃出大脑的少,因为它们在那儿编织雕铸成了另一个无边无际的世界,而那才是我的真世界。记忆已经黯然失色,而印象是我鲜活的生命。

41、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当然,那不是我。但是,那不是我吗?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42、生命的意义本不在向外的寻取,而在向内的建立。那意义本非与生俱来,生理的人无缘与之相遇。那意义由精神所提出,也由精神去实现,那便是神性对人性的要求。这要求之下,曾消散于宇宙之无边的生命意义重又聚拢起来,迷失于命运之无常的生命意义重又聪慧起来,受困于人之残缺的生命意义重于看见了路。

43、天人合一,科学也渐渐醒悟到人是宇宙的一部分,这样,问题似乎并不难解:任何部分之于整体,或整体之于部分,都必定密切吻合。譬如一只花瓶,不小心摔下几块碎片,碎片的边缘尽管诡异,拿来补在花瓶上也肯定严丝合缝。而要想复制同样的碎片或同样的缺口,比登天还难。

44、我们叫做开始的往往就是结束,而宣告结束就是着手开始。终点是我们出发的地方。

45、它们不能变成语音,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

46、人不可以逃避苦难,亦不可以放弃希望——恰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上帝存在。命运并不受*,但希望与你同在,这才是信仰的真意,是信者的路。

47、天堂是什么?正是与这物质性限制的对峙,是有限的此岸对彼岸的无限眺望。

48、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49、此岸一定是残缺的,否则彼岸将会坍塌。

50、我们尤其要注意:任何以自己的观念干涉别人爱情的行为,都只是一股逆流。

51、人有时候只是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

52、随时可能完蛋的感觉比完蛋本身可怕多了。

53、其实人人都是根据自己的所知猜测着无穷的未知,以自己的感情勾画出世界。每个人的世界就都不同。

54、白昼有一种魔力,常使人为了一个姓名的牵连而拘谨、犹豫,甚至于慌不择路。一俟白昼的魔法遁去,夜的自由到来,姓名脱落为一张扁平的画皮,剩下的东西才渐渐与我重合,虽似朦胧飘渺了,却真实起来。这无论对于独处,还是对于写作,都是必要的心理环境。

55、人生只是一个个梦想不断破灭的过程。而当我们走出所有曲折的日子时才发现,真正的美好与神奇,已经永远地留在了背后。

56、死不足惜,关键是活着。一个正常人的死,并不比一个残疾人挣扎着活下去更难思议。不幸的人挣扎地活着是生与死的较量证明着生。生命之美不在于一副完好的身躯。也不在乎生与死。死是容易的,活着却是难的。

57、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58、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

59、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60、我是我的印象的一部分,而我的全部印象才是我。

61、永恒的距离,才能引导永恒的追求。永恒孤独的现实,才能承载永恒爱情的理想。

62、倘今生难为,可于来世兑现。

63、人有时只需静静的呆着,悲伤也成享受。

64、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65、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

66、死亡是人生的最后一个节日。

67、现在我常有这样的感觉:死神就坐在门外的过道里,坐在幽暗处,凡人看不到的地方,一夜一夜耐心地等我。不知什么时候它就会站起来,对我说:嘿,走吧。我想那必是不由分说。但不管是什么时候,我想我大概仍会觉得有些仓促,但不会犹豫,不会拖延。

68、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世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是一颗巨草,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

69、爱情本来是一种心愿,不能到街上看看就说没有。

70、怅然若失,是一个少年皈依真理的时刻。

71、爱情,无论她是什么,她都很少属于语言,而是全部属于心的。还是那位台湾作家三毛说得对:爱如禅,不能说不能说,一说就错。

72、随时可能完蛋的感觉比完蛋本身可怕多了,所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我想人不如死了好,不如不出生的好。可你并没有去死。

73、人不是苟死苟活的物类,不是以过程的漫长为自豪,而是以过程的精彩、尊贵和独具爱愿为骄傲的。

74、相信爱才是人类唯一的救助。这爱,不单是友善、慈悲、助人为乐,它根本是你自己的福。这爱,非居高的施舍,乃谦恭地仰望,接受苦难,从而走向精神的超越。

75、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孤苦心安排。

76、此岸永远是残缺的,否则彼岸就要坍塌。

77、思考不仅是先于读书,而且是重于读书。“带着问题学”总还是对的,唯不必“立竿见影”。

78、人可能舍弃一切,却无法舍弃被理解的渴望。

79、轻拨小窗看春色,漏入人间一斜阳。

80、写作之夜,时间和时空中的真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印象。

81、在很长很长的日子里,不断地想起,未必一定是思念,那更像是多年如一日的生活所养成的习惯,是平静河流上的一个摆渡——就像是集邮,把往日的收藏拿出来看一看,无论是引出快乐还是引出痛苦,都益于时光的流逝,然后依旧把它们收藏起来,不让它们为非作歹,打破一条河流的通畅,包括不让往事把今天弄得脸色惨白。

82、一个失去差别的世界将是一潭死水,是一块没有感觉没有肥力的沙漠。

83、不过,但凡游历总有酬报:异地他乡增长见识,名山大川陶冶性情,激流险阻锤炼意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

84、空冥的猜想可以负载任意的梦景,而实在的答案便会限定出真确的痛苦。

85、但是有一天我认识了神,他有一个更为具体的名字——精神。在科学的迷茫之处,在命运的混沌之点,人唯有乞灵于自己的精神。不管我们信仰什么,都是我们自己的精神的描述和引导。

86、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87、所谓命运,就是说,这一出“人间戏剧”需要各种各样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之一,不可以随意调换。

88、人与上帝间有着永恒的距离,这很要紧。否则信仰之神一旦变成尘世的权杖,希望的解释权一旦落到哪位强徒手中,就怕要惹祸了。

89、苦难既然把我推到了悬崖的边缘,那么就让我在这悬崖的边缘坐下来,顺便看看悬崖下的流岚雾霭,唱支山歌给你听。一个只想使过程精彩的人是无法被剥夺的,因为死神也无法将一个精彩的过程变成一个不精彩的过程……

90、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

91、聪明对于写作是一件好事,正如侦探的本事高超当然更利于破案,但侦探如果单单乐意走进市场而不屑于巡察心灵,我们可能就只有治安和新闻,而没有文学了。

92、一个幸福的位置,其实就因为它是一个美丽的位置,那必不能是一个从赤诚相见退回到彬彬有礼的位置,也必不能是一个心血枯焦却被轻描淡写的位置。

93、别忘了人真正的名字是:欲望。所以您得知道,消灭恐慌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消灭欲望。可是我还知道,消灭人性的最有效的办法也是消灭欲望。那么,是消灭欲望的同时也消灭恐慌呢?还是保留欲望的同时也保留人生?

94、人生如画,生活本身是一副画,但在涉世未深时,我们都是阅读观画的读者,而经过了风雨,辩别了事物,我们又变成书中的主角,在各自演译着精彩。幸福更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缕花香,当花开放在心灵深处,只需微风轻轻吹动,便能散发出悠悠的,让人陶醉的芳香。我们!都有责任!

95、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

96、现在是将来的过去,现在是过去的将来,将来是将来的现在。

97、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

98、当牵牛花初开的时节,葬礼的号角就已吹响。

99、信心,既然不需要事先的许诺,自然也就不必有事后的恭维,它的恩惠唯在渡涉苦难的时候可以领受。

100、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

永垂不朽成语造句 篇7

在我眼中,他是一个不怕任何困难的大英雄;在小伙伴眼中,它是与我们一起玩到大的好朋友‘在大自然眼中,它是最具特色的环保卫士……

围在操场旁边那一棵棵的小杨树,很细,却很高。在那里,没有人去为他特意浇水,只是有时姐姐小草的便宜,浇草时他也可以吸收一些水分。看着高高的杨树,真想变成小鸟飞到他的顶端去看一看操场上一大清早起来锻炼的人们。

带着这个愿望,我上了小学一年级,天天路过的那个操场上的“小可爱”们,也常会和着微风向我招手,飒飒地挥动她的长头发,也许他知道我最喜欢绿色,每次看到他都会停住呆呆地望着,若不是他连忙向我挥手再见,我会乖乖地上学去?不太可能吧。

一年年过去了,上学也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明白了他是因为反射绿光所以才是绿色,明白了是因为有风才是树叶摩擦才会有声音,也知道了当初种杨树只是因为它的市场价格比较低。他彻底毁灭了他在我心中的印象。我开始喜欢那些名贵的银杏,傲霜斗雪的松柏。后来有人为万物都没有绝对性,我试着发现它的优点,可却又令我失望。我对他已经非常冷淡,甚至觉得他一文不值,叶子掉了都没人扫。

我知道自己是一个善于发现任何事物有点的人,那天正为老师夸我善于观察人高兴,不了上天告诉了我一个消息,既是对我的霹雳,又是让他地位高声的一个转折点。

夏天就是这样,随着一声声雷,一阵阵大风,雨说下就下了。路上哪有时间再高兴,光事一声累就把我从刚才的美梦中惊醒,再加上阵雨的洗礼,我更是清醒了许多。记不清当时的雨有多大了,只知道第二天早上醒来,路旁的柳树全部压倒在地,有的是被风吹得,有的是被雷击得,不管怎样,十多年如此坚强的树硬是垮了。

也许是条件反射吧,尽管当时是那么不喜欢杨树,却飞奔向操场,看着他怎么样了。结果却有一般模样,一棵棵挺立的杨树还是那么高,那么直,只是挂上了晶莹的水珠。我不明白,那么高的树,为何如此坚硬,闪电都没有劈动它呢?

看来还是应了当时的话,万物都不具有绝对性,让我对他深表感慨的是她永垂不朽的精神,是那是多年来经历暴风雨却仍然挺立的英雄。

又是一个大风天,刚刚种下的小柳树被风吹折了,杨树却直挺挺地立着。

永垂不朽成语造句 篇8

“有的人死了,可是他依然活着。”有这样一个平凡的人,他虽然已经走了,可他像一位伟大的英雄永远地活在人们的心中。他就是24位乘客的守护神——吴斌。

2012年5月29日11时10分,吴斌驾驶杭州长运大型客车从无锡返回杭州。11时40分左右行驶至锡宜高速公路宜方向阳山路段时(江苏境内),突然有一块铁块从空中飞落击碎车辆前的挡风玻璃,砸向吴斌,身上多处骨折,你是不是认为吴斌会惊慌失措了?不是的,他很冷静,吴斌忍着剧痛,完成一系列完整的安全停车措施,他仅仅用了一分十六秒。然后,吴斌挣扎站起来,用很低的声音一字一字地对乘客说:“不要乱,一个一个下,站在路边。” 然后安全疏散旅客,耗尽最后一丝力气的他,瘫坐在座位上。由于伤势太严重,医院尽了最大的努力进行救治,却未能挽救他的生命。吴斌2012年6月1日凌晨3点45分去世,享年48岁。

出殡的那天,全城的人都来为他送行。道路被人们围得水泄不通,人们为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司机痛哭流涕。为什么一个平凡的人走了,却能感动整个城市?为什么看似平常的刹车举动却能引起千万人的共鸣? 人们常常感叹道德的缺失,人情的冷漠!当我们在斥责别人的道德缺失时,为什么不想想我们自己?将心比心,如果你是正在驾驶车辆的吴斌,你会怎样做?是置车中24名乘客的安危于不顾?还是放弃自己的生命,承受生理极限,保证24名乘客的安全?吴斌选择了后者!他选择的不仅仅是承受生理极限,保证24名乘客的安危,同样选择了用生命诠释平凡中的伟大!如果人人都像吴斌那样奋不顾身,想他人所想,这个社会是不是又能多一些和谐!曾经,发生在社会和身边的一些事情让我们感到人世间人情的冷漠、无情。而吴斌的事迹则如同一只蜡烛燃烧了自己,点亮了我们的心灯,让我们感到一个即使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也能创造生命中的不平凡。

吴斌走了,但他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吴斌只是一个平凡的司机,但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却让我们见证了这种不平凡的伟大。虽然我们现在还小,但我们也应该向最美司机吴斌叔叔学习,为我们身边的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我们的生命也像吴叔叔一样绽放!

永垂不朽成语造句 篇9

教学目标:

1.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2.学习在说明中运用记叙的方法。

3.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激励自己继承先烈未竟的事业,奋勇向前。

教学重点:

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2.说明的顺序和说明对象的特征。

教学难点:

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堂导入:

生字词(结合课文生词表以及课下注释整理后与同学交流)

2、说明文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一篇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

3、说明事物要抓住,即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主要标志。本文主要抓住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的特征。

二、合作探究: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打比方、画图表等。试找出本文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

读课文根据给出的层意划分课文结构。(写出段落)

第一部分:瞻仰纪念碑的心情和纪念碑的总体特征。

第二部分:具体介绍纪念碑的位置、兴建经过、碑的构造、题字、碑文以及十幅浮雕。

第三部分:抒写瞻仰后的深切感受。

第二课时

三、交流展示:

1、自己分析题目

2、读课文第一节,说说瞻仰纪念碑的心情是怎样的,纪念碑的总体特征是什么?第一节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3、阅读课文2、3节,纪念碑处于什么位置,周围环境如何?兴建哪一年?谁为它奠定基石的?它的规模如何,是什么质料构成的?

4、阅读课文4、5节,了解纪念碑的结构、题字、碑文、装饰与造型,并说一说文章照录碑文的用意是什么?以及装饰有什么象征意义,造型有什么特色?

5、再次速读2~5节,找出表明顺序的关键词,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纪念碑一步步介绍给我们面前?(即作者的活动顺序)

6、在平台前瞻仰,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序说明纪念碑的结构、题词、碑文和造型。

7、思考:既然按照由上而下的空间顺序,为什么“小碑座”不放在“碑前”说明呢?“大碑座”又为什么不紧接着“平台”、“汉白玉栏杆”加以介绍呢?这样是否显的杂乱?

8、文章那些部分是介绍大碑座的?是采用什么结构?先总写浮雕的、、。以及雕刻了英雄人物的数目、大小和各不相同的形象特点。

9、阅读7~10节,这一部分运用哪些表达方式,简要说明一下。

10、想一想作者按照什么顺序介绍10幅浮雕的,你是如何知道的?(用原文的一句话)并按文中的顺序简要说明浮雕的主要内容?

11、研究课文,思考P92练习2

12、读课文11小节,它在文章结构和表达中心起到了什么作用?

四、归纳小结:

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用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抓住特征以说明为主有机插入叙述;以瞻仰者本人的活动顺序为主,空间顺序为辅,兼以逻辑顺序通过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具体而全面的介绍,热情赞颂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和他们英勇奋斗,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他们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学生见过纪念碑却不一定有比较深的印象,为了帮助学生很好地学习这篇说明文,本人做了一下尝试,教完本文后,有如下几点感想。

一、预习的必要性。

课前先让学生查找资料和图片,在形象感知上先对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和了解。结合查找的文字资料,为很好地理解碑文内容作了充分的.准备。课堂证明,预习之后在教学时确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图表的合理使用。

为了帮助学生能直观形象地了解说明顺序的使用,除了在书本上让学生划出标志性的词句,我还特地制作了一张表格,画了一幅纪念碑方位的简图,然后让学生结合书上标志性的词句,填图,学生根据提示,很快填好图表,然后我按方位顺序依次参观给学生看,并请一个同学在旁边扮演导游,做一个简要的讲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和我一起亲身感受了参观的过程,也对什么是空间顺序有了形象的了解,并且更好地掌握了纪念碑的浮雕内容。

三、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运用

说明方法虽然以前也曾接触过,但往往学生在考试的时候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情况,所以这节课上,我先带着大家回顾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它们有哪些作用。然后先让学生找出一个说明方法,由我示范分析其作用,让学生从我的示范分析中寻找分析要点。学生掌握要点后,我再让学生在书上划出使用说明方法的语句,并尝试批注分析其作用。最后课堂交流,点评并补充纠错。几个学生下来,就发现这样做是很有效的,学生既掌握了方法,还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课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介绍某个物品,使用两个说明方法,并在语句后做一个说明方法的分析。这样就又锻炼了学生的笔头表达能力。

永垂不朽成语造句 篇10

1、观海得深,瞻天见大。

2、囫囵吞枣,不辨滋味。

3、食之以时,用之以礼。

4、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5、圣境之下,调心养神。

6、君子之学,死而后已。

7、井底之蛙,所见太小。

8、倍其功,终必有成。

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0、头雁先飞,群雁齐追。

11、厚积薄发,志在必得。

12、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13、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14、破釜沉舟,战则必胜。

15、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1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17、学海无涯,心存高远。

18、好事多做,恶事莫为。

19、壮志未愁,一马当先。

20、矢志向学,敢于胜利。

21、身怕不动,脑怕不用。

22、不勤于始,将悔于终。

2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4、闻而不审,不若无闻。

25、生之初,不食则死。

26、火要空心,人要实心。

27、勤学苦练,永争上游。

28、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29、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3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1、虚怀若竹,清气若兰。

32、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33、少而不学,老而无识。

34、一箭易断,十箭难折。

35、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36、人之幼稚,不学则愚。

37、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38、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39、心气和平,事理通达。

40、听不如看,看不如干。

41、人多山倒,力众海移。

42、贫而无怨,富而不骄。

43、力求有功,方能无过。

4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45、知识无底,学海无涯。

46、谈泊明志,宁静致远。

47、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48、学无止境,勇攀高峰。

4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50、与其轻人,不如重我。

5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2、生命有限,学问无涯。

5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54、记人之善,忘人之过。

55、奋发有为,时不我待。

56、不见不识,不做不会。

57、雁怕离群,人怕掉队。

58、柴多火旺,水涨船高。

59、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60、船载千斤,掌舵一人。

本文来源:http://www.163wk.com/zonghe/5070.html